一、廢水來源
玻璃行業的廢水主要來自于工藝生產排出的洗滌水、冷卻水等,還有來自生活的外排水,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:
1、生產車間的地面沖洗廢水。此類廢水含有玻璃在研磨拋光時產生的粉末,其他配料的粉塵,還有一些化學藥劑的殘留物、油污等物質。廢水懸浮物、濁度含量高,水量較小。
2、玻璃原材料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水。加工過程中,需要將原料,如石英等進行清洗、浮選,將原材料中的懸浮物,包括泥沙、有機物清洗出來。此類廢水懸浮物較高,其中還會包含部分氟、有機物等。
3、生產過程中的冷卻水。玻璃生產過程中,玻璃液需要進行冷卻,冷卻水中會摻雜從設備上帶來的污染物,比如油脂、鉛、鎘等重金屬,但是含量較少。
4、玻璃深加工部分產生的廢水。深加工過程包括玻璃研磨、拋光,后續還有玻璃刻花、切割等操作,這些過程會使用酸液,廢水中會有玻璃粉末,一些處理劑及含氟、含硅物質。
5、其他廢水。包括廠區生活排水、鍋爐房廢水等。
二、玻璃廠用水
玻璃制作過程中,深加工的磨邊需要冷卻水,清洗時也需要用到純水進行洗滌。一般廠區用水采用自來水或附近水源,通過深度預處理,多介質過濾器和活性炭過濾器,在經過反滲透系統,得到所需標準的純水。
針對要求更嚴格的鍍膜線用水,經過上述處理后,后段水質對電阻率有嚴格要求,需要在反滲透后段采用混床、EDI系統和拋光混床,以滿足更嚴格要求。得到的純水需要采用氮封水箱,防止水箱內的水和外界接觸。
三、廢水的處理
玻璃廢水的處理,首先需要針對廢水中較多的懸浮物、泥沙、玻璃粉末,采用過濾沉淀,將懸浮物部分脫除。廢水經過格柵,將大部分大顆粒的懸浮物質,如玻璃碎渣等去除后,后續上清液進入隔油池、調節池、氣浮池或沉淀池,底物能夠進行回收利用,或者外排處理。
上清液進入后續池體,根據水質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。水中含油物質較多,可先進入隔油池或氣浮池,將水中的油污去除后再進行后續處理。懸浮物質較高的水,需要利用沉淀池,在池內加入絮凝劑、助凝劑等藥劑配合使用,去除小顆粒的懸浮物質。針對pH不穩定的廢水,經過簡單預處理后需進入調節池或中和池,經過污水和酸堿藥劑的混合,穩定后再進行下一步處理。
曝氣池能夠將水中的有機物被好氧細菌分解,而生化池利用多種細菌,分別在厭氧和好氧的條件下對水中的COD、BOD、有機物進行分解。玻璃廠廢水的粉末含量高,可生化性差,適用于生化池的廢水一般結合廠區生活污水。
后續經過二沉池,監測出水指標,按照標準進行回用或排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