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原理介紹
斜管沉淀池利用了淺池原理,沉淀池的容積一定,利用在沉淀區設置平行的斜板或斜管,將水流進行分層,增加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面積,并且縮短了顆粒物的沉淀距離,從而減少了沉淀時間,提升沉淀池的沉淀效率。
斜管沉淀池的斜面一般和水平面的角度在60°,利用了層流的原理,水流在斜管中流動,變為層流狀態,有利于顆粒物沉淀。顆粒物累積在斜管底部,最終流出沉淀池。
2、池體結構與組成
斜管沉淀池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:進水區、清水區、斜管區、配水區以及污泥區。
目前的斜管沉淀池,在斜管內有三種流向:上向流、下向流和平向流。上向流是水從下至上,而沉淀物自上而下流動;下向流是水流和沉淀物都向下流動;平流向是水平流動。 目前實際斜管沉淀池運行較多采用上向流模式。
3、運行參數
(1)斜管沉淀池的傾角一般為45°-60°,傾角變化時,會改變斜管或斜板的間距,沉淀池整體的運行效果會產生變化。斜管的間距較小時,出水的懸浮物濃度較低。
(2)配水區的高度設置,需要考慮水流的干擾性。適當增加高度,能夠提高配水水流的分布均勻性,適當增加懸浮顆粒物沉降的深度,從而提高沉降效率。
(3)作為初沉池,一般水力停留時問一般不超過30min;作為二沉池,一般不超過60min。
(4)斜管孔徑一般為50~80mm,長度一般為1.0-1.2m。
4、常見故障
(1)出水濁度超標
原因:存在短流現象,由于沉淀池進水口的布水不均勻,開孔較小,造成水流速度過快,會引起池體內沉降的污泥受到沖擊,并且已經形成的礬花絮體也容易被沖散,從而導致出水的濁度升高。
解決方法:利用穿孔花墻配水,將配水的流速控制在0.010~0.018m/s之間,保持均勻配水;或在沉淀池前設置整流段,使水流進入沉淀池前穩定流速,增強池體的耐沖擊負荷。
(2)污泥無法正常排出
原因:沉淀池底部排泥設備或排泥裝置設計不合理,容易形成死角,造成污泥堆積。
解決方法:針對污泥斗進行改造,減少死角,或者利用大泥斗,進行重力排泥;或利用刮泥機改善排泥效果。